從某種程度上講,李書福的理想與特斯拉創始人伊隆·馬斯克有些相似。在汽車領域做出一番事業后,兩者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了清潔能源領域。唯一不同的是,馬斯克傾向于利用電能,而李書福則將希望寄托在一種分子式為CH4O的物質上。
作為瑞典豪華汽車制造商沃爾沃的中國東家,吉利集團于7月4日宣布成為冰島碳循環國際公司(Carbon Recycling International)的最大股東,后者據稱運營著全球第一座可再生甲醇燃料工廠。
吉利集團近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將于未來3年內向冰島碳循環國際公司投入共計4550萬美元(約合2.81億元人民幣)資金,最終成為其最大股東。然而,吉利方面并未具體說明該企業在冰島碳循環國際公司股份中所占的比例。
此項合作的目標是“在中國部署可再生甲醇燃料生產工藝,并在中國、冰島及其他國家研發100%由甲醇燃料驅動的汽車”,吉利集團的一名發言人表示。他同時透露,吉利對冰島碳循環國際公司的投資將被分成兩個步驟:在完成首輪投資的3年內,追加購買冰島碳循環國際公司的部分股權,并以重要股東的身份派駐董事會成員。
事實上,吉利方面堅信甲醇燃料可作為汽柴油的替代品參與其未來的汽車研發與制造。
甲醇作為一種可再生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碳、氫和氧,在燃燒后將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與傳統燃料相比,甲醇含氧量高,且能充分燃燒。在汽車上使用甲醇,可提高燃料的辛烷值,使汽車缸內燃燒更完全,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與同樣的汽油發動機比,其尾氣凈化按照歐洲標準將提高一個等級左右。
與氫燃料一樣,甲醇燃料也是目前汽車行業應對二氧化碳排放問題的一種解決方案。然而,甲醇燃料的生產成本遠比氫燃料低廉。從生產工藝上看,甲醇提煉自最便宜的燃料煤,而這一點在中國尤為重要。眼下,高硫劣質煤占中國煤礦資源總量的40%-50%,政府曾明令禁止這些低質煤被作為一次能源使用,而借助煤的潔凈利用技術,可形成二次能源——甲醇和二甲醚以替代石油。
7月4日在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召開的媒體發布會上,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再次重申,“零排放”是該企業的一個“長期目標”。
“甲醇汽車是我們多元化的新能源解決方案之一。”李書福在發言中說道,“吉利汽車投入大量資源,長期從事甲醇發動機和整車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已在中國取得了初步成果。而碳循環國際公司在清潔甲醇技術和價值鏈的上下游擁有豐富的經驗,因此本次合作也是我們對全球可持續發展承諾的重要體現。”
吉利集團的甲醇汽車研發事業起始于2005年,當時該集團曾以M100甲醇為燃料,開發出全新的甲醇發動機及整車。到2013年為止,吉利集團已在甲醇燃料研發領域占據領導地位,1.5L和1.8L兩種排量四款發動機先后問世,而150輛吉利甲醇汽車則作為出租車在山西晉中得到試點運營。
截至目前,該企業在甲醇汽車研發領域以獲得30多項專利,其試點城市覆蓋包括山西晉中、陜西寶雞、貴州貴陽、甘肅蘭州及上海在內的四省一市,吉利集團也正式成為中國首個具備量產甲醇燃料車的汽車制造商。
從專業部門歷年對吉利甲醇車的抽檢數據來看,此類車型在常規排放方面優于國四標準,達到歐五排放要求,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及氮氧化物的排放僅相當于歐五標準的23.8%、21%及8.33%。同時,吉利甲醇汽車的甲醛排放遠低于國家標準要求(小于10mg/km),低于同類型汽油車,僅為柴油車的8%。
同樣,建立于2006年的冰島碳循環國際公司也是甲醇燃料研發領域的領導者,這家位于雷克雅未克的企業在利用清潔能源生產可再生甲醇燃料及循環利用二氧化碳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及技術積累。目前,冰島碳循環國際公司每年的甲醇產量可達4000噸,這種注冊名稱為Vulcanol的可再生燃料主要在歐洲市場上流通,通常會與汽油混合,被用作混合燃料。
不過,對李書福而言,在中國推廣甲醇燃料車并不像理論上那樣容易。燃料補充基礎設施短缺、補貼政策滯后、行業標準缺失以及甲醇燃料技術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都將對他的清潔能源夢構成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