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生沒有否定老王的感覺,而是讓他做了夜間的睡眠腦電監(jiān)測。報告顯示,老王確實睡著了,睡眠的時間也大致正常。而他自認為的失眠,其實是另一種睡眠障礙:主觀性失眠。
1
什么是主觀性失眠?
主觀性失眠是指對睡眠狀態(tài)感知不良,雖然患者自訴睡眠很少、根本沒睡或白天犯困想睡,但實際上并無睡眠紊亂的客觀證據(jù),老王所接受的睡眠腦電監(jiān)測就是對睡眠最為客觀的判斷方法。所以主觀性失眠又稱為無客觀陽性發(fā)現(xiàn)的失眠、假性失眠、反常失眠、睡眠感缺失或睡眠疑病癥。
普通的失眠,不論是從主觀體驗還是客觀觀察上,通常都有明確的失眠證據(jù)。但主觀性失眠的患者不僅要為所謂的“失眠”煩惱,還要試圖說服別人相信自己就是沒有睡著。
主觀性失眠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青中年相對更為多見,女性更為常見?傮w而言,主觀性失眠還是比較少見的,在失眠患者中的比例不足5%。
主觀性失眠的明確病因與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
對睡眠狀態(tài)的感知不良,可能與本病的發(fā)生機制有關。有患者把在睡眠過程中發(fā)生的心理活動,錯誤地判斷為是處于覺醒狀態(tài)時出現(xiàn)的感受。
另有某些肥胖患者在睡眠過程中可能對于某些軀體功能和全身產生過度警覺,還有某些大齡的患者發(fā)病前數(shù)年就已經出現(xiàn)了入睡問題,在有限的睡眠不足中,產生了對于總睡眠時間的扭曲認知。
以往有學者對7例主觀性失眠患者進行了2個月的研究,認為主觀性失眠可能是介于正常睡眠和客觀性失眠之間的睡眠功能異常的前驅狀態(tài)或轉換狀態(tài),即它可能是一種過渡狀態(tài)。
目前認為,在主觀性失眠患者的睡眠生理過程中可能確實存在某種細微的變化,但采用目前的研究與觀察手段,尚難以發(fā)現(xiàn)這些異常情況。
2
主觀性失眠的癥狀和治療
主觀性失眠患者無明確的心理病理損害,雖然其主觀體驗與睡眠腦電結果之間存在顯著差異,但患者堅信自己的"失眠"是客觀存在的,并可具體描述為入睡困難、睡眠不足或根本不能入睡。
自訴睡眠不好是所有類型失眠患者的共性,夸大入睡困難或低估睡眠維持時間,也是普遍現(xiàn)象,但是主觀性失眠患者的主觀和客觀睡眠感覺的不一致性更為顯著,也更具有臨床診斷意義。
輕度的主觀性失眠:其癥狀體驗與輕度失眠很像;颊叱科鸷蟾械接行┧卟蛔悖狈π菹⒑蟮那逍迅,可以有輕微的不安急躁、焦慮和疲勞。一般對工作、生活、學習等不存在或僅有輕微的影響。
中度的患者:晨起后會感到相對更明顯的睡眠不足,更加缺乏休息后的清醒感,會有一定程度的不安急躁、焦慮和疲勞感,對社會與職業(yè)功能也會帶來一定的影響。
重度的患者:晨起后感到明顯的睡眠不足,嚴重缺乏休息后的清醒感,有明顯的急躁不安、焦慮和疲勞,對社會與職業(yè)功能有顯著的影響,很多患者因此不能正常上班,反復求醫(yī)。
重度患者常抱怨“失眠”導致自己白天不能正常工作、學習和生活,而一旦失眠感覺緩解,這些日間活動即可改善。患者如果發(fā)病后未經有效治療,可能會出現(xiàn)焦慮和抑郁癥狀。如果存在作息不規(guī)律等睡眠衛(wèi)生不良表現(xiàn),以及應激性刺激、服用藥物等因素,就會使得主觀性失眠的臨床表現(xiàn)得更為復雜。患者常不同程度地應用助眠藥物,有的甚至會出現(xiàn)藥物依賴。
治療上,對于輕度的主觀性失眠,患者通常不需要就診;颊咝枰⒁馑咝l(wèi)生,比如規(guī)律作息,避免熬夜,維持穩(wěn)定的生物鐘等。睡前避免思慮過度,嘗試做一些腹式呼吸、冥想練習等讓自己放松下來,睡前可以閱讀紙質書以產生自然的視覺疲勞而誘導入睡。優(yōu)化睡眠環(huán)境方面,注意保持臥室安靜黑暗,溫度適宜,使用舒適的被褥及枕頭。睡前禁止喝咖啡、茶等興奮性飲品。
還可以嘗試進行專業(yè)的認知行為治療。因為出現(xiàn)主觀性失眠,可能與記憶的選擇性偏差有關,患者更容易記住夜間醒著的片段,而忽略整體睡眠時間。通過科學了解主觀性失眠,改善對睡眠的感知,降低主觀性失眠帶來的焦慮情緒,并減少對失眠的關注。
如果主觀性失眠達到了中重度,對工作學習以及日常生活帶來明顯影響,并且導致主觀體驗不好,那么就需要及時就診了。研究發(fā)現(xiàn),有些精神科的藥物可以減少主觀性失眠,有的當天服用,第二天就能看到效果。醫(yī)生會在綜合評估后,通過藥物及心理治療,幫患者找回失去的睡眠感。
來源丨科普中國、封面圖由AI生成
